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校长也会有一千种对待教育的憧憬。

我一直这样对老师、家长和孩子说,凡事不要太过功利,人生就是一个淡定而从容的过程。

教育也一样,它就是一份坚守,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守得一寸之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成全学生的未来,成全自己的人生;教育就是一类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教育就是一场修炼,修诚心结善缘,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朝相遇和陪伴,用初始之本真对待他人,用初始之热情对待工作,在相遇与陪伴中给予他人和自己以幸福的愿景;教育就是一次旅行,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让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充满挚爱和深情。

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智慧的,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它展现的不应是僵化的说教,而应是深情地唤醒,它承载的不应是冰冷的思想,而应是温暖的人心。

愿我们学校的孩子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童真;愿我们身边的老师少一些倦怠,多一份热情;愿我们的家长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清醒;愿我们的校园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温馨。

我希望我们大工附校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也能成为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 王 东

“新学生”标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3-26     点击:[]    

 

小编的话:我校的“开放周”刚刚结束,各位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心中一定在暗暗比较,评价。别忙,先看看新学生”标准。


新学生”标准

      “新学生”的标准,是基于对教育目的和期望的判断。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那么,“新学生”就代表着“新人类”,他们“族群”和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未来世界”的性质和品质。

  1、新学生需具有终极使命感,放眼世界,他是“地球村”里的公民;

  2、要敢于担当,对国家和人类负责,对社会和家人负责,对自己和自然负责;

  3、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善于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

  6、会反思、敢质疑、善沟通;

  7、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8、有契约精神;

  9、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10、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解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当我们把好学生定义为“成绩”优秀、循规蹈矩、遵守纪律、老实听话时,教育就昭示着离“人”越来越远了。如果回到“人本”价值观上思考,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于一切目的之外的人,因而工具教育显然是“反人”的;其次,传统的以控制为手段的教育,显然是对个性的剿灭;再其次,学生又是个“个体”,他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学校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则又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与担当。

        最近胡锦涛同志由这样一段讲话,对于我们明确好学生标准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他说:“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天下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温家宝同志也曾说过:“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

        在《中国教师报》的“四新”教育学里,我们认为“新学生”首先应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担当,再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等基本能力。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要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新学生”标准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现实背景下的新时代、新任务、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