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的才艺之路
2000年11月21日的凌晨天空飘着雪花,伴随着雪花的飘落,一个小天使降临在这个世界,她用自己的啼哭声告诉大家她的到来。从此后她将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她将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由于她在拂晓出生因此得名——徐晓。
由于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徐晓十个月就跟姥姥一起生活,从牙牙学语家里的墙就贴满了幼儿识字卡片,徐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字读一遍,走在街上小手指着广告牌大声的念着上面的文字,把认识汉字作为了一种乐趣,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很轻松的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
3岁的时候徐晓进了幼儿园,这一年是徐晓迈进朗诵大门的起步。在幼儿园里有一篇儿歌叫《中国地图像雄鸡》是徐晓最喜欢背的,每次背起来的时候都昂首挺胸很神气的模样,正巧当时有个全国戏曲朗诵大赛大连赛区选拔赛的报名,姥姥就问徐晓:晓晓敢不敢把中国地图像雄鸡背给很多叔叔阿姨们听呢?徐晓大声的回答说:敢啊!家里本着让孩子锻炼的目的给徐晓报了名。比赛那天妈妈把徐晓抱到舞台的边上,徐晓用胆怯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并用非常稚嫩的嗓音给大家报幕:“大家好!我叫徐晓,我今年三岁半了,我要给大家朗诵的题目是《中国地图像雄鸡》。”中国地图像雄鸡……说完第一句由于紧张后面的词全忘了,徐晓急的转头看着舞台边上给她打气的妈妈哭了,并对着话筒喊了一句——妈妈,当时台下的评委全笑了。妈妈及时的提醒徐晓“昂首挺胸真神气”,这时的徐晓好像也适应了现场的气氛,一气呵成的朗诵着:“中国地图像雄鸡,昂首挺胸真神气,鸡头东北三个省,鸡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后因为徐晓的年龄和可爱,评委给了徐晓一个十佳,正是这个十佳,给了徐晓一份自信,从此走上了才艺之路。
比赛结束后,为了让徐晓接受专业的朗诵训练,姥姥打听到青少年宫有个非常好的语言启蒙老师叫王青,就带着徐晓找到了王青老师。王青是一个很有爱心、有责任心又很严厉的老师,那时候徐晓年龄有些小,可是王老师觉得徐晓是个朗诵的好苗子,就破例收下徐晓。从平翘舌开始,到方言的纠正,每天进行大量的语言基本功练习,因为老师的严厉,徐晓开始很不适应,见到老师就哭,对朗诵产生了很大的抵触。不久在哈尔滨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王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提高徐晓学习积极性的好机会,就鼓励她参赛,她成为那届比赛年龄最小的选手。在比赛中徐晓的发挥非常好,得分与金奖分数线差了0.5分,大赛有规定年龄最小的选手可以加2分,就这样徐晓在这次大赛上捧回了人生第一个沉甸甸的金奖,赛后徐晓也对王老师由排斥转变为敬畏到如今亲人般的依恋。
接下来的比赛接踵而来,徐晓在学习与比赛中快速的进步着,王青老师感觉徐晓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就介绍给了全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夏君老师,在夏老师的辅导下徐晓完全的脱胎换骨,逐渐步入了专业的队伍当中,也成为夏君最得力的一个弟子。徐晓的奖杯和证书越累越多,她每次出场的一个范儿,一个神态,无不体现出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如今她已经是个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小名人”了。
成功与吃苦也分不开,主持人要求具备综合素质,气质、容貌、个人素质都要求很高,要求多才多艺。在刚学舞蹈的时候压腿痛的不敢走路,脚扭伤了不能动,就是这样徐晓都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压腿时别的孩子全都哭出声来,只有徐晓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却没有吭一声,这应该源自于她骨子里的倔强,越困难越坚强。每天在上学、放学,各项活动,各项比赛,各种特长班中“赶场”。钢琴、快板、游泳、轮滑、架子鼓、朗诵、表演……这些课徐晓都主动要求学习,把课外学习当成了一种放松,一种娱乐。徐晓是在二年级转到理工附小的,由于以前学校跟理工附小的教学差异,之前学习成绩拔尖的她在这里只是班级中下游,这激发了她的不服输性格,在班主任夏丽萍老师的帮助下成绩是突飞猛进,仅一个学期就进入了班级的前列,并当选了学校的大队委员。
也正是因为徐晓的性格,才铸就了她后来的辉煌:徐晓在近三年里参加了大连市团市委、市青教办的各项活动;也是大连市庆六一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市外办举办的一些友好交流会、贸易会、洽谈会、等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在亚太二十个国家的贸易会主持节目,更受到了夏德仁书记和各国家领导人的好评,会后夏书记给予徐晓很高的评价 “这个小姑娘很聪明,很漂亮,给大连市的儿童争光了;她和大连电视台少儿频道“胖叔叔”合作主持;代表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在钓鱼台国宾馆讲话;和董浩叔叔鞠萍姐姐共同主持和谐春晚少儿晚会;奥运小记者全国形象大使;并多次受到大连晚报的报道;以及成为多种刊物的风云人物;徐晓拍过辽宁省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也拍过电视剧《我的班长我的班》在其中饰演女一号的角色……
孩子的勤奋也离不开家长的毅力,徐晓的父母不在身边,徐晓“赶场”的接送都落在了姥姥的身上,为了节省孩子在路上的时间,老人硬着头皮学习驾车,孩子参加活动,通常吃饭时间不准时,老人都是从家里做好可口,营养的饭菜等在会场外面。有些主持任务准备时间紧迫,徐晓就利用各种课余缝隙时间来背主持词,嗓子累哑了,吃上药,喝上胖大海继续……缠着让姥姥一遍遍的检查,遇到发音不确定的地方不管是晚上几点,都给老师打电话请教,直到准备胸有成竹才能睡得着。很多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都点名要徐晓来主持,用他们的话来讲: 这个女孩一上台,我们的心里就踏实!这一老一小 的身影在太多老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青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家长的毅力+孩子的努力+天赋=成功。”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徐晓每天都要打开电视看看关于地震的新闻,把她自己攒了几年的1000元钱全部都拿出来捐给灾区,这些钱是她平时演出的补助和一元一元积攒的。为了鼓励灾区小朋友们,她还和陈敏捷老师共同录制了诗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当朗诵结束的时候,她声音沙哑泪流满面,电台的电波传向了千家万户,感动了亿万家庭。
说起徐晓小小年纪的经历,用文字来写确实有些累了,我们现在不知道她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一直下去会怎样,但是从9岁这个年龄段来看她,真是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的爱好十分广泛,所以我是个快乐的小天使。”“我永远都是比赛场上的老选手。”
徐晓的坚强故事
在徐晓七岁那年做个切除扁桃体的小手术,本来平时父亲很担心怕徐晓被隔辈人养成温室中的花朵,可徐晓用事实告诉父亲,在她住院的那几天表现的非常勇敢,她的勇敢和乐观甚至已经超越了成年人,徐晓不但征服了父亲也征服了科室里所有的医生、护士以及同楼层全部的病友,她跟随护士阿姨去探望每一个病友打针,安慰他们并告诉他们不疼别怕,她自己打针时却吓得一身是汗,可徐晓还是伸出了她那稚嫩的小手,她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誉。
2007年8月17日上午10:10分,手术室的大门打开了,两位手术室的护士把徐晓推出来,其中一位喊了一声徐晓的家属在不在,当时大家都已经站在徐晓的面前,护士跟家属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表扬徐晓,护士说:“这个孩子太懂事了,进入手术室后比大人还镇定,既不哭也不闹,从工作到现在就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徐晓被父亲推回病房医生说:“由于孩子的配合所以手术非常成功。”上午11点钟徐晓的麻药过劲了,看到徐晓的眼圈有点红,父亲知道徐晓现在在忍受着疼痛,就跟徐晓说:“宝贝!你已经非常乖了,并不是哭出来的孩子就不懂事,你要是疼得受不了就哭吧。”徐晓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父亲有些震撼了,这种连大人都难以忍受开刀后的痛苦,被一个还不到七周岁的小女孩默默的承受着。当时看着徐晓父亲的双眼已经开始模糊,是为徐晓的坚强而感动!是为徐晓的勇敢而自豪,是为拥有这样一个好女儿而倍感骄傲!
徐晓的语言
【情景01】
时 间: 2007年5月13日
地 点:大连家里
人 物: 徐晓妈妈
情景介绍:当天是母亲节,晚上8:30分徐晓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
徐晓:今天是母亲节祝妈妈节日快乐!我有一句感恩的话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您辛苦了!谢谢您七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希望您永远年轻。”
【情景02】
时间: 2007年11月28日
地点: 大连家里发短信
人物: 徐晓、徐晓妈妈
情景介绍:当时是晚上八点多钟,徐晓跟妈妈发短信聊天。
妈妈:女儿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徐晓:爸爸、妈咪都是我的太阳,让我在阳光下快快长大,活泼可爱自由自在。
【情景03】
时间: 2008年2月19日
地点:大连家里
人物: 徐晓爸爸
情景介绍:当天是爸爸的生日,晚上8:10分徐晓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
徐晓: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您爸爸,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是您爸爸,您的女儿向您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争取做班级里的尖子生,祝爸爸生日快乐。
女儿:徐晓 2008年2月19日
徐晓的粉丝
由于徐晓在同龄人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的粉丝团队也越来越大,记得在2008年12月12日学校举办的美文大赛中,徐晓用迟海鹰老师亲自执笔为她写的《可爱的附校我的家》参赛,并获得了大赛中最高荣誉——金话筒奖,当时全班同学都在广播中关注着徐晓,当徐晓拿着金话筒奖的荣誉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教室内将近七十名同学一口同声的喊着:“徐晓——我们爱你”!那一刻的徐晓是幸福的。
不单在学校有时在公共场所,都会有很多的小朋友能认出徐晓,她们会用很惊愕的表情问徐晓你是上少年大世界的徐晓吗?徐晓会很腼腆的点一点头,然后那个小朋友会惊喜若狂的喊着——妈妈快来看啊,她就是少年大世界上的徐晓,然后家长也会非常热情的跟徐晓的姥姥聊起徐晓。
家长的教育理念
徐晓今年九岁,是大连理工附属学校四年一班的学生。 这个名字在大连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中提起孩子们并不陌生,因为她的报道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算是个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小名人”。
像很多家庭一样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全家所有成员就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随着孩子逐渐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再加上个别家长以及部分社会上的老师,都给徐晓姥姥展望徐晓的未来,一时间让徐晓姥姥有些迷茫。最后徐晓爸爸定出家庭教育理念10条:
孩子的一切活动都以学校的文化课程为主,能影响到学习的机会就不是机会,学习跟不上就逐渐减少才艺课程;
不让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才艺,所有的才艺都是按照孩子的兴趣自己选择,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包括将来的考学,家长也只是给予参考意见;
让孩子有娱乐的空间要劳逸结合,不做读死书的孩子;
重视孩子的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孩子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重视孩子才艺的长期培养理念,不急于看孩子眼前的成绩着眼于未来;
尽量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公平的环境中正常竞争;
孩子犯错误可以原谅但说谎必须严惩;
对孩子要做到宠而不惯,优点要常表扬缺点要常批评;
对人要有礼貌,有才华懂礼貌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尽可能在假期带孩子到各地游览名胜古迹,在游玩中增加孩子的见闻提升孩子的知识结构,让孩子在知道与了解中变得更加自信。
家长的思考
当人人都羡慕这一代的孩子幸福时,又有几个家长看到她们的孤独,优越的条件只会助长她们的虚荣心,过分地溺爱养成了她们的自私心理,独生子女让孩子不懂礼让没有亲情关系,不良的社会风气又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成熟。当家长都争先恐后地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时,谁又能想到玩具根本就不能和孩子交流,玩具也解决不了孩子因为不被了解而养成的寂寞。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重心,可大多数家庭的重心又偏离了轨道,教育体制改革的口号一喊就是几年过去了,难道要让我们孩子这一代人都成为教育界的牺牲品吗?
不然 !改变不了社会的大环境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变不了教育体制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家长最需要学习和把握的往往不是某种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而是如何积极客观地面对现实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家长要学会在顽强地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东西时,也能有足够的胸怀包容自己不能改变的东西;然后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要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一定要记住:“当你不能调整风向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风帆。”否则,你和你的孩子都将成为改革时代的牺牲品。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家长往往都是急功近利,今天让孩子学习明天就想让孩子出成绩,这就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累积过程,累积多了才能上升到感悟过程,感悟多了才能成为领域的佼佼者。也有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由孩子来完成自己童年的遗憾和梦想,希望这不会成为家长们将来的噩梦和遗憾。还有很多家长喜欢跟随别人的脚步,别人的孩子在某个领域有成绩家长就羡慕不已进而跟着学习,让孩子学习的才艺越来越多但却无一精华,时间一久孩子也会用厌学的情绪加以反抗,两代人的战火由此产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而使用家长的威严行使强权政策,那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这是孩子的错吗?我认为这是家长观念上的错误,跟随别人的孩子永远在别人孩子的后面追赶,这种观念想要孩子将来在某个领域一鸣惊人那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育孩子家长必须具备三种心态:
放风筝心态;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会断的,要像风筝线一样张弛有度,并且是一切尽在掌握。
种地心态;不要想着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的好事,种子种下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每天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剔除生长得不好的苗,好给最好的苗留出更大的生长空间。家长要种的种子不是一年一收成,而是一生只能收成一次。
设计师的心态;一件完美的作品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看心态、条件和环境适合做出什么设计。家长也一样永远不要想你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而是要考虑你的孩子适合什么,只有找到孩子适合的才有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家长是孩子最亲的亲人,因为有亲人关爱的孩子才会健康茁壮的成长;家长是孩子的朋友,因为有朋友的孩子才会有倾诉心里话的对象;家长是孩子的导师,因为有了导师孩子才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家长是孩子的港湾,无论孩子漂泊在何方,无论成功还是受伤都一定会按时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