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这个案例。
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很令我头疼:写作业不专心,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放学时我将他留下,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迟疑了一下,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
在这次教育取得成功之后,我又如法炮制对其他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沉默”的教育,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我发现,适时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作为班主任更要讲究教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