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一股良好班风的形成,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老师也不可能对班级的大小事务一一过问,有时是你想过问都没有机会,因为老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跟着学生,班级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其实学生们最了解,所以,有效地将小助手利用起来,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中来,既可以使老师省不少心,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一个班级的好坏,小助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们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一)、人人管自己,事事自己管,每一颗螺丝钉都在闪光、发热。
(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一粒种子都在生根、发芽。当班主任把“要学生做什么”变成“学生自觉该做什么、怎么做”后,外在的约束就变成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1、提出自主目标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队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规范自己守,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班级自己管”。要求同学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等环境中,在生活、学习、活动等领域内,逐步养成自我料理、自我治理、自我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
2、丰富管理角色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于集体创造条件。这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管理能力,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具体做法是:增设管理岗位、减少个人兼职、角色动态分配。增设管理岗位,就是要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增设了若干个管理岗位。
(1)、门长
开学初,我观察了一个星期,然后挑选了2个每天来的都比较早,而且责任心也比较强的孩子做“门长”,每个孩子身边一把钥匙,这样就避免了钥匙只放在一个孩子身边,如有意外,开门就不够及时的现象发生。
(2)、报长
专门负责班内报刊发放的叫“报长”,为了使孩子们及时阅读到订阅的报刊,我班还设立“报长”若干名,每人负责一种报刊的发放,每次有报刊发放到班级时,“报长们”就纷纷跑上去看看是不是自己负责的报刊到了。这样就不会有报纸堆积的现象发生。
(3)、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我想每个班级都有,就是负责做好一天值日工作的人。在他值日的这一天里,事无巨细,他都得过问。从早读一直到晚上放学,才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早读课上,他负责组织孩子们读书、背书和听写。中午,值日班长要组织好同学洗手、吃饭、值日。课间,值日班长还要注意其它同学游戏的安全等。
(4)、小队长
在我班,小队长是核心人物,他们肩头的担子最重。以座位为准,每一列七名学生为一小队。每天小队长不但要负责记事本和作业本的收发,记录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而且他们还要负责对小队成员的各项作业进行检查,协助值日班长管好小队纪律,配合红领巾监督员监督自己小队成员的礼仪常规,带领小队成员做好值日工作。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小队长有权要求他将作业重做。对于违反纪律或礼仪常规的,小队长要及时提醒他改正,如有不听从劝告的,小队长要作好记载,对于表现特别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小队长也要作好记录。每天,小队长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小组成员背书以及听写生字词、英语单词等,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课任老师。
还有其它的岗位:如“桌长”、“台长”、“红领巾监督员”等,他们都各负其责,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3、实行岗位责任制
开学初,我班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要保证讲桌的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写;负责窗户的同学,要保持窗户洁净……期中和期末评选一批“岗位能手”,对不能胜任岗位的作适当调整。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指导意识,淡化了教师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日常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使班级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一项工作的管理者,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更多的学生有了自我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自豪,从而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