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校长也会有一千种对待教育的憧憬。

我一直这样对老师、家长和孩子说,凡事不要太过功利,人生就是一个淡定而从容的过程。

教育也一样,它就是一份坚守,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守得一寸之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成全学生的未来,成全自己的人生;教育就是一类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教育就是一场修炼,修诚心结善缘,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朝相遇和陪伴,用初始之本真对待他人,用初始之热情对待工作,在相遇与陪伴中给予他人和自己以幸福的愿景;教育就是一次旅行,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让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充满挚爱和深情。

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智慧的,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它展现的不应是僵化的说教,而应是深情地唤醒,它承载的不应是冰冷的思想,而应是温暖的人心。

愿我们学校的孩子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童真;愿我们身边的老师少一些倦怠,多一份热情;愿我们的家长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清醒;愿我们的校园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温馨。

我希望我们大工附校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也能成为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 王 东

从“茶语情知”到“思路花雨”
来源:《大连教育》     作者:赵欣欣     时间:2011-11-01     点击:[]    

 

从“茶语情知”到“思路花雨”

 

——科研其实很美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 赵欣欣

       2011年4月15日,大连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系列展示活动——教学研究(情•知教学)专题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举行。会上,一场独具特色的研修活动深深吸引着与会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

       12位老师,呈半月形就坐,个个笑容可掬,而又专注于心。

主持人 赵欣欣:各位老师:本次交流,我们准备对“立体结构”的实践研究做一次阶段性总结。话题是:为保证“立体结构”的有效落实,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你在这方面又是怎样操作的?请大家整理一下思路,用最精炼的语言亮出你的观点。

张昀:要想落实“立体结构”,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

李桂玲:学案是“立体结构”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

戴丹丹:在信息传递中,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黄芳:我认为不仅要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倾听。

唐怡:我还觉得倾听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分层次地实施。

郑晓玮:我觉得是小组合作学习是“立体结构”的首要体现。

房芳:要使“立体结构”更加有效,就必须有来自学生的质疑。

刘宏:要使学生高效学习,就必须要有投入的激情。

迟海鹰:我认为以上所有老师说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学习目标作统帅。

赵欣欣:我补充一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观念,有什么样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大家同意吗?

赵欣欣:下面到了说事论理时间,哪位先阐述自己的观点?

迟海鹰(初三语文教师):学习目标是学生一切课堂活动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整个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调控下为了完成教师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学会学习。所以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我认为有四个关键词:转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民主,目标要与学生商定;尊重个体差异;要有计划和方法。

赵欣欣(插话):是的,教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就会使学生学的更主动、更有激情。

张昀(六年级语文老师):我赞同。但我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立体结构”首先就要教会学生预习。“立体结构”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能动方式,要求参与者必须有交流的内容。学生预习了,交流时就会有话说。

我对学生预习的要求是:第一步读准读顺课文,圈点标注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步思考课后题并提出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对课文批注。

盛雪(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教会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使“立体结构”能得以实现,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预习,应该在课内进行。就数学预习,我归纳了四步预习法。即:读、思、补、测。这既可指导学生发现预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又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李桂玲(九年级数学教师):“立体结构”则是教会学生学习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学案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对此,我们初中部进行了重点研究。所设计的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自我检测,提出问题,自我评价。

戴艳(八年级数学教师):我们从七年级开始使用学案教学,开始就让学生自学,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已有知识和策略解决问题等过程。由此,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郑晓玮(七年级数学教师):“立体结构”首要体现在小组学习之中。为此,我主要抓了五件事:一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二要善于把握交流时机。三要明确小组交流的任务。四要帮助学生掌握交流技能。五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我把对学生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达标转向小组达标。这样便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氛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戴丹丹(八年级语文教师):立体结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主动求知。要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大家畅所欲言,既释放了学生单独发言的紧张情绪,又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这种表达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转化。

黄芳(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我想说,倾听不仅是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可通过不断的训练加以提高。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性,在教学中特别要教会他们倾听。我向学生提出两项要求:一是倾听时,眼睛要注视说话的人,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边听边想;二是指导学生听清别人讲话的精彩点、不足处和异同点。

唐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应该有层次地实施,低年段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听清楚,中年段重点是要求学生听明白,高年段则不仅要求学生听明白,还要求学生听出问题。

房芳(小学三年级教师):我认为,要使“立体结构”更有实效,课堂上就必须有来自学生的质疑。围绕学生所质疑的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学重难点也更容易突破。

……

与会者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教研其实可以很美”,“教研其实可以很有情趣”,“教研可以使教师很享受、很幸福……”这便是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独创的一种教研方式—“茶语情知”。

一个创意,一间咖啡馆,一壶茉莉清茶,一群执着于“情•知教学”的老师,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和碰撞,这便是“茶语情知”。

“茶语情知”,一个温馨的名字,一个温暖的团队,它已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多彩研修活动中的一枝靓丽奇葩。

周末,华灯初上,老师们卸下疲惫,振振衣袖,走进咖啡馆去赴思想的约会。

资金如何筹措?采用AA制,花自己的钱成长自己。

时间如何安排?周五下班后,用自己的时间成长自己。

研究什么问题?什么是教育?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如何撰写材料综述?“立体结构”的关键点是什么?……

他们真的把研究当成了乐事,把学习当成了饭食。

我们不禁要问,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何以在“浮躁和功利联合对教育进行围剿”的当下把教育科研的面孔展现得如此美丽?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的“科研人”如是说: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教师发展。为什么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受教师欢迎?为什么在大部分教师眼里,教育科研无足轻重且负担重重?是谁‘定义’‘教育科研’?我们能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倾听他们的诉求,并据此来做科研?我们爱我们的老师,理解我们的老师,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教师,我们考虑问题可不可以基于教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良好的呀!”

这样的思考为学校教育科研定下了如下的工作格调—

拒绝造假:科研不是为了检查,动用宝贵的教师人力制造假象,欺骗上级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拒绝增负:拒绝给教师增添不必要的负担,他们可以利用时间做有益教学、成长的事。

多予少取:多为教师提供资源和智力支持,少给他们布置任务。

亲民实效:要营造科研的人情味和亲和力,让教师爱上科研,因为有了兴趣,任何难事就不再称其为负担;要引领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打造实用科研。

在这样的格调下,他们做了很多让老师们耳目一新的事儿,老师们由开始关注“科研那些事儿”到积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茶语情知”便是这些新鲜事儿之一。

“工附”教师职业精神感动教育专家

“茶语情知”由14人组成,其中一位是周杰校长,还有来自中小学的十二位教师,承担导师角色的是大连市教科所原所长宋庆泮先生。说到“茶语情知”的组建,还得从一封信说起。

那是一个硕果飘香的季节。我校承担的市级立项课题《“情•知教学”中的“立体结构”策略的实践研究》经历了学习、设计、实践、反思之后,2010年秋季开学,到了成果提炼总结阶段。

各课题组提炼出20余种“各学科不同课型的‘立体结构’的操作策略”,这些成果都是来自基层教师的智慧,可谓是“工附制造”。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提炼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研究成果,这样科研成果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成果是提炼了,这些“成果”真的科学吗?真的可操作吗?“科研人”有些拿不准,他们需要来自教育专家的论证和评价。尽管大连市教科所梁卫书记、王立音主任也常来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的进展,但他们毕竟是全市共有的资源,我们不能也不忍更多的叨扰。

在“科研人”急切祈盼教育专家的时候,周杰校长提示他们:“大连市教科所原所长宋庆泮先生的孙子在我校就读,而且老所长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可以请求他的帮助。”

这个消息令“科研人”十分兴奋,可是怎样能请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所长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校长助理赵欣欣说:“给老所长写封信吧,由我来执笔。”信中大致写道:

“尊敬的宋所长:

我是您的忠实的‘fans’。一直以来,十分敬佩您能站出来为大连教育说真话、做实事的责任感,并为您始终热爱学习、敏于思考、钟情研究的精神所感动。每一次听到您对教育发出的声音,都令我受益颇多,所以一直在心里把您当成我的恩师,并很想成为您真正的学生。

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的课题研究走到了成果提炼阶段,我们急需专家的指点和斧正,因为我们不想因教育科研的指挥失当而‘跑偏’。……

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

在这个信息时代,书信的交流形式似乎被人们淡忘了。不知是这种亲切的形式还是信中的话语感动了老所长,在信发出的第二天上午,赵欣欣就接到了老所长的来电,约定了会商时间,并在其后接受了学校“科研顾问”的聘请。

后来听老所长说,是校长的理念、是“工附”教师的精气神儿、是“科研人”严谨治学、谦逊务实的职业精神打动了他,使他在刚刚过完75岁生日之后接受了这个邀请。

在老所长的提议下,周校长决定,组织课题研究核心小组,由宋所长亲自带领,通过定期的跟踪指导与对话,以点带面,引领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由于“工附”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编制紧张,所有的骨干教师都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要想抽出固定的时间做研究,显然不太可能。可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纷纷表示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可是去哪儿呢?这时宋所长提议,要么就去咖啡馆,那里比较清静,氛围也好。商议中,“茶语情知”这个别样的研修形式便诞生了。

“茶语情知”都干了点啥?

最真实的材料是最有说服力的,以下文字不加润色,也不带感情色彩,将向您呈现的是“茶语情知”活动的话题和对话记录。

第一次活动:

话题: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对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达成的共识:

1.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里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2.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通过反思的方式,“激发一种反思性的智慧和情境的机智”,在实践中以正确的、良好的,或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教师在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教育科研没有失败的研究。

第二次活动:

话题:什么是“情•知教学”提倡的“立体结构”,你相信“立体结构”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吗?实现“立体结构”的要素是什么?

共同的认识:

1.“立体结构”能提高教学效率。

2.“立体结构”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实现的,语言交流可以加大思维含量。学习外显行为主要有“听,看,说,写”四种,心理学研究表明,“说”的效率远远大于“听”和“看”,因为语言与思维总是同步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说了也就思维了。另外,“说”还有及时反馈矫正的作用、相互补偿的作用和碰撞“新思维火花”的作用……

冷冉先生说:“在连锁反应的学习活动中,后进生也有表现和活动的机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学有所得。”优秀学生当然更是如此。这样,全体学生就会“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参与学习。

有了深度的思维,又有了好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学习效率当然就会越来越大。

3.“立体结构”的需要关注:预习、学习目标、学生的表达与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质疑等。

第三次活动:

话题:什么是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共同的认识:

1.教育是人的再生产。

2.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3.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键是“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弘扬主体性,是否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第四次活动:如何确定科研课题?如何表述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立项?如何撰写资料综述。

第五次活动:学习董奇、周勇、陈红兵心理学著作《自我监控与智力》。

……

这样的对话每两周进行一次,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梯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对话中,厘清了许多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啻于一次对原有教育价值观体系的颠覆和重建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氛围民主、平等,有话就可以说,疑惑的时候就发问,有灵感的时候就分享,交流使一个思想变成了十四个思想,一个幸福化成了十四个幸福。

我们的房间里有专家的教诲、有集体的讨论,有争议、有笑声,它的“基调”是愉快的,在开始、在中间、在结束,在来自群体智慧的脑激荡中,参与者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 “心智上的满足和情绪上的惬意”!隔壁房间时不时飘来打麻将、打滚子声音,而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有意义。

“从第一次对话,到成果展示会的集体亮相,参与者受益匪浅,老师们的专业化水平悄然提升,与对话第一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参与老师们普遍的感受和心声……

由“茶语情知”到“‘思’路花雨”

“茶语情知”在大连市“十一五”课题成果展示会上亮相之后,在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教师主动提出要参加活动的良好愿望,周杰校长满足了教师的意愿,吸纳了中小学教师27名,将“茶语情知”小组扩大为“‘思’路花雨教师社团。”

我们这样解释“‘思’路花雨”教师社团名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考之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以学习、对话、思考、探索、发现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师社团,学固然重要,然学而不思则无法内化、勾连、重建、发现,所以当以“思”为先。

这个社团诞生春天里,校园繁花盛开,春雨清新可人,正如这个社团本身—富有生机又清新自然,风格浪漫又服务现实,将带给“思考者”花的芬芳和雨的润泽。

我们这样界定“思”路花雨社团的宗旨:

通过社团活动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现代教师职业生活习惯;通过社团活动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名牌教师队伍。

我们这样安排“思”路花雨社团的主题活动:

“读书说书”:每学期选定学习书目不少于2本,全员学习;分段布置“说书”任务,讲解自己对重点阅读章节的理解,通过讲解分享阅读心得,内化知识。

“话题论坛”:每学期安排不少于5次“话题论坛”,邀请科研顾问宋庆泮所长做客“论坛”,针对一个话题展开答疑解惑,讨论对话。

“课题研究”:对于有志于课题研究的教师,应以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切入点,确定课题,并进行课题立项,真正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堂开放”:社团内教师根据本人意愿,课堂向宋所长、社团教师开放,已获得更快的锻炼和提升。

“积累反思”:社团成员养成记卡片的学习方式,及时记录教育心得和感悟。(可视工作繁忙度自定篇数)。

从“茶语情知”到“‘思’路花雨”意味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建设,意味着学校形成了适应现代教师发展的良好机制和学术氛围。

回到原点的思考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从来都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使命和责任。正如马瑞春局长在“庆祝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所寄望:“努力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先导性作用,……体现自身独特价值”,成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一支力量”。

要完成教育科研工作的使命,就必须改变科研的面孔,激发起教师研究热情,引领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没有人可以代替教师的发展,只有让教师亲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循环往复,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教育的内涵和要义,才能使教师以“教育家”的眼光和胸襟实施具体而微的教育行动。

“茶语情知”、“‘思’路花雨”看起来很美,很诗意,但如果我们的研究只停留在此必将走向肤浅。假如,把教育科研工作比作一节大课的话,“茶语情知”和“‘思’路花雨”不过是导入新课的一个情境,我们将在这节需要教师终其一生必修的大课上继续研究怎样建设教师文化,怎样培养研究型教师,怎样“出名师、育英才”等重大问题,我们不会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