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真正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 朱刚琴
本次的上海研修之行,聆听教育大师们的讲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有多大差距?利用这次研修真正突破自身的高原现象,解决‘学生听懂了,为什么不会做题’的困惑。我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汇报此行的收获。
一、课堂实践是硬道理。
课程改革的内涵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学生学会学习靠课堂教学。
1、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做什么?
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不是教师的讲堂。教师在课堂中就做两件事:一是找出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哪些内容是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让学生尽可能的充分的暴露他们的潜意识。
2、有效课堂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1)这样做可以解决学生听就会,听就懂,自己却不会做的问题。
教师讲得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的潜意识暴露的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教师讲得再多再好,因为不是自己得到的,很容易忘记,而忘记的都是正确的,记住的都是错去的。所以学生能听懂却不会自己做题。
(2)这样做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因为课堂中学生脑中的已有想法,正确的,不正确的都被调动出来碰撞,会产生迷失概念,这时教师出手,解决学生不会的。教师明确学生不会的根源,讲的都是学生不会的东西,从根本入手,讲就讲有用的。教学的目的性强效果好。
(3)这样做可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渗透。
课堂中教师讲,是教师以自己学科的体系逻辑关系为主来进行的;而学生学,是按照学生自己学习的逻辑体系为主进行的。教师讲的少,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的逻辑体系。只有将前者转变为后者,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
3、有效课堂教师应该怎样做?
(1)让学生先学。课堂中学生可以是书中学,也可以是做中学。教师可以提供学习的问题,可以提供视频,可以提供对比图表等。
(2)与学生交流。课堂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
(3)学生先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会的地方。
4、有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等都要十分了解。这样在课堂提问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2)学生先学的方式多样化。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但都要注意方式是为目的服务的。
(3)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有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尊重。
(5)改进作业。
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内容的取舍、重整,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由教师来完成,依据是教学目标。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做中学。
教师教学方式决定了知识的形成。人们对知识的看法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分类。知识分类的合理性,是看对实际问题是否有解释力。吴刚平教授对知识的分类是:第一类:学科知识(事实性知识)——记中学。(理解、记忆、再现、判断);第二类:方法论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做中学。(操作、探究、分析、归纳、运用、解释、推理、拓展);第三类: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悟中学。(体验、反思、取舍、定向、创造、信仰)。记中学是学会,做中学是会学,悟中学是乐学。
1、有效教学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的知识总量不是不够,而是能力低下。因而,使课堂有效,不是要增加学生学习的知识总量,而是要优化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学生知识的形成是由教师教学方式决定的。教师要将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会,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
2、最好的老师是讲得好,但教师不讲。
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讲过的知识记不住。因此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在不断的进行重复训练。学生记住了又忘了,再重复训练。记忆成为学知识的目的和手段。学生记忆好的就是好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学不好,除了记忆外,更多的是厌学。好的教师,不仅能将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知识不讲,而是让学生先有自己的想法,再来听大家的建议;让学生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对问题有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会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归纳和运用,真正做到对问题会学习。
总之,通过学习,不仅是理论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想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且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改变。我校正在进行的“情知教学”理念下的教与学的转变,恰好给我们提供了改革实践的平台。我们现在使用的学案,如何有利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要依据学习到的理论,有目的性的进行改变。尽可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而不是教师人为地设定。依据课标,利用课堂,发现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自觉的一些做法,如今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在这种理论的支撑下,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让真正的有效教学在课堂中落到实处,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