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校长也会有一千种对待教育的憧憬。

我一直这样对老师、家长和孩子说,凡事不要太过功利,人生就是一个淡定而从容的过程。

教育也一样,它就是一份坚守,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守得一寸之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成全学生的未来,成全自己的人生;教育就是一类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教育就是一场修炼,修诚心结善缘,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朝相遇和陪伴,用初始之本真对待他人,用初始之热情对待工作,在相遇与陪伴中给予他人和自己以幸福的愿景;教育就是一次旅行,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让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充满挚爱和深情。

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智慧的,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它展现的不应是僵化的说教,而应是深情地唤醒,它承载的不应是冰冷的思想,而应是温暖的人心。

愿我们学校的孩子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童真;愿我们身边的老师少一些倦怠,多一份热情;愿我们的家长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清醒;愿我们的校园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温馨。

我希望我们大工附校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也能成为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 王 东

心 灵 的 安 顿
来源:     作者:陶继新 老 咪     时间:2012-03-16     点击:[]    

 

小编的话:现从《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陶继新与老咪的心灵对话》一书中摘录一节,以飨读者。

 

心 灵 的 安 顿

——人生感悟对话录之一

本刊记者  陶继新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  老 咪

腹有诗书胆亦壮

【老咪】所以,当我到达英国的时候,虽然英文也不够好,行李也不多,但心里却并不胆怯。相信腹内诗书可以助我行走人间,不分他乡故乡。

【陶继新】何止你读的诗书?还有你面对的另一部近乎未知的“天书”。诗书在胸,加之触摸“生命”“天书”,就有了不分他乡故乡的飘逸与洒脱。

【老咪】的确如此。所以,学习知识必须与学习做人结合起来,才有果效。坦白说,当刚到英国时,有很多寂寞难熬的时候,而平日里的闲雅在困境面前很容易被击破。当一些莫须有的误解和压力来临时,人的坏脾气更是一触即发。记得前年,当我得知一份原本是囊中之物的工作不属于我之后,打破了我对于在伦敦的整个生活计划。突然之间,要忙着学习,忙着找工作,心情就很烦躁。在人前还掩饰的很好,但回房间之后,就拿什么东西都重手重脚,结果当天切菜就切到了自己的手指。给自己包扎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突然想到“君子慎独”四个字,那个时刻,这四个字的智慧力量远非阅读时可比。

         之后,我便在书桌上用便条纸写着:君子慎独和道不远人八个字,作为对自己的提醒。

【陶继新】休说远在异乡,就是在父母身旁,也有不如意的时候。这当是人之常态,非得道者难以做到“水波不兴”。所以,有这种情绪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情绪无限地蔓延下去,甚至波及到更大的层面。如果没有精神支撑,没有生命点化,就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步入生命的低谷之中。你没有借助外力,而是在“无意”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撑。从表面上看,“君子慎独”系突兀而至,可是,却是久已根植于你心中的一句圣训。在你最需要指点迷津的时候,它便应时而出,成为逆转你精神状态的一束亮光,顷刻燃亮你明丽的心境。这当然不是死读书的结果,而是你在读的时候,早已将智慧的内核悄然存于心底,并在不经意间,为你生命助一臂之力。

【老咪】有时候,难免对古人们生出感激亲近之情。因为,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他们一语道破天机。爸爸生病的时候,我一筹莫展,但现实不容许我每天消沉流泪,只有打起精神面对。我那时挂在嘴边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在那样似乎山穷水尽的时刻,这不是消极的信息。因为我知道,只有尽人事之后,才有资格听天命,那是不放弃,但却有勇气承担结果的态度。当时,这句老话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坚持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尽量减少父母的压力与担心。

         许多类似的例子,让我感觉到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语与生命的共同呼吸。以至于再次说起他们,都有发自肺腑的领悟与感动。所以,儿时读书的点滴影响,会在今后的成长中发挥精神支撑的大作用。

【陶继新】没有这种特殊生命经历且对经典文化研读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感激亲近之情”的。以前我在被批斗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半点沮丧痛苦,甚至还一直面带微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感到那是生命的必然,那是上天对自己生命中的一种特殊安排。我当时就认为,有败就有胜,有失意就有得意。于是,就把那些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视作生命飞跃之前的一次磨砺。于是,就有了一种心灵的愉悦。其实,这不是生而有之者,而是在读一些经典且经历生命磨难之后悟出来的。所以,那个时段,对我而言,磨难反而成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后来遇到波折困难,往往一笑了之,平心静气地接受,且意想天开地等待那个失之后的“得”的光临。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实战”经历,就不可能有今天我的这种生命状态。

【老咪】老师说得太对了,而且很真实。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所揭示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天道循环往复的规律造就了中国人豁达通透的心态,也是中华民族虽然朝代更迭,屡屡在困境中走出,而精神血脉不断的原因。系辞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更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法,让人既坦然面对困难,知道黑暗不会长久,又积极寻找出路,自天佑之,化险为夷。

【陶继新】《周易》上为什么说“自天祜之,吉无不利”?孔子给予的解释太有价值了:“祜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要想天助人助,就要知天地变化规则,知物极必反道理,就要“借用白茅”,“慎之至也”。老子也说:“物壮则老,老则不已。”为此,我常常想,自己现在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到了在一般人看来特别成功的层面了。可是,我不想在“壮”之时“老”去,更不能“已”。于是,就要学习《周易》成败之说与生死之道。现在悟出了一点东西,但还比较浮浅。但我知道了《周易》里面要我们居安思危。而从自己的修身做起,你就能够居安思危。有的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却能够逢凶化吉、安然走过,靠的就是平日的修身。另外,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吉凶在外,而祸福却是自找的。吉凶在外,是不能避免的;然而,你把凶当成福接受的话,那么它就是福。

 

(《现代教育导报》,2009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