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体现孩子的活力,因此创造性思维体现孩子思维活动的生命力。创造不仅能产生物质财富,也能产生精神财富。一个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多采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将孩子的创造性扼杀.下面是十三种常见的妨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式:
1、事都先把结果告诉孩子,是非曲直都“被编好程序”,孩子失掉了体验和探索的机会。
看了2005年6月6日的报道,感到很心痛!不是因为中国青年足球队2:0输给美国队,而是队员们对德国籍教练的安排有意见:“让我们收回来打,但怎么收回来却没说。卢琳和陈涛往什么位置收?中前卫怎么补都没布置?有球了怎么打?打哪个点?这些都不说……”
这是典型的在“事事都先要告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一旦长辈只给他们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明确地规定他们“必须做什么?务必怎么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乱了方寸。解除束缚,反而不自在;有了自由,反而恐慌。习惯于被别人“编程序”的孩子,何来探索?何来创造?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探索精神,也就没有创造精神。因此,在很多时候,即使家长明知是错误的,也要鼓励孩子探索。)……促进宝贝探索行为锦囊妙计
2、不允许失败,以失败为耻,剥夺孩子失败的权利
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这是失败的价值。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失败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反省能力。不敢面对失败,就无法去创造。因此,孩子需要失败;家长应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3、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不允许任何一点纰漏
完美主义往往无意识地扼杀着创造性。即使成年人的创造过程也是漫长的,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善;孩子的创造,更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幼稚和天真,家长的完美主义会把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让孩子疯狂爱上“为什么”
4、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克隆家长
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爱好去改造孩子;许多孩子也有意无意地把父母当成自己克隆的偶像。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是没有出息的。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父母的孩子才有创造力。……孩子22种特征表明创造力高
5、处处设置清规戒律,害怕孩子越轨或犯错误
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怕孩子越轨,总是怕孩子犯错误,到处设置障碍,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来越小,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使得孩子谨小慎微、患得患失。
6、一言堂,甚至父母之间都不能有一点不同声音
家长的惟我独尊,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天敌。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批判性思维,孩子也不可能有创造性。
7、凡事都要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孩子的大胆想象,很多时候可能是无边无际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非得强求一个结果,往往会制约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画中的想象和创造
8、容不得孩子的固执
有主见的孩子,常常都可能比较固执。孩子没有了主见、没有了固执,就不可能百折不挠地奔向既定目标,就可能“墙头草”般地随风倒。固执不一定是贬义词。许多时候,固执就是执着。
9、总以为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许多家长爱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家庭教育中,自以为是个“伯乐”,把自己的“赏识” 凌驾于孩子之上,贬低孩子的存在价值,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识。
10、总是用正确的逻辑和科学的事实去压制孩子的想象
“插上翅膀的马”是不符合逻辑和科学事实的,但这表现了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孩子年纪越小,想象力越丰富,用大人的逻辑去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11、把伦理置于科学之上
“长幼有序”等伦理观念不应该凌驾于真理、科学、事实之上。真理就是真理,与“长幼”无关。从逻辑关系看,1+1=2,是真理,是科学,是事实,不能因为“长幼”的关系有所改变。
12、不允许孩子对老师说“NO”
不允许孩子挑战“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传统观念。然而,不敢对老师说“NO”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然,也不可能超越老师。
13、总是用过去正确的经验来引导孩子、告诫孩子
经验的正确性是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的。总是拿父辈的经验来指引孩子,孩子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爱他,让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