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校长也会有一千种对待教育的憧憬。

我一直这样对老师、家长和孩子说,凡事不要太过功利,人生就是一个淡定而从容的过程。

教育也一样,它就是一份坚守,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守得一寸之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成全学生的未来,成全自己的人生;教育就是一类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教育就是一场修炼,修诚心结善缘,升华生命;教育就是一朝相遇和陪伴,用初始之本真对待他人,用初始之热情对待工作,在相遇与陪伴中给予他人和自己以幸福的愿景;教育就是一次旅行,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让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充满挚爱和深情。

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智慧的,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它展现的不应是僵化的说教,而应是深情地唤醒,它承载的不应是冰冷的思想,而应是温暖的人心。

愿我们学校的孩子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童真;愿我们身边的老师少一些倦怠,多一份热情;愿我们的家长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清醒;愿我们的校园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温馨。

我希望我们大工附校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也能成为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 王 东

孩子成长的营养剂——适度漠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9-26     点击:[]    

        小编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专家——宋少卫,新浪网教育频道、高考频道资深特聘专家,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总课题组副组长,主要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策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国内学习治疗领域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创立青少年学习心理再生疗法。

孩子成长的营养剂——适度漠视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儿童在成长中被过于精心地看护,导致他们的人际互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大面积的注意力水平落后、脾气急躁、自我中心等问题,很令家长们头痛。有一位博友这样写道:“老师,我的小孩今年4岁半,平时在家是个小霸王,什么事情都要听他的,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可是,一出家门去就好像换了一个人,胆子小得很,害怕和陌生人说话,有时连看都不敢看别人。我该怎么办啊?

        造成孩子类似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中的过度关注。通常4-2-1家庭中,四个老人和两位父母共六个成人,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孩子要应对6个大人的轮番轰炸,就仿佛几个大的探照灯,一起聚焦于一点,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从而造成在家庭中的脾气急躁、表现欲发展障碍等问题。同时,过度关注还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经常被成人的好心关怀而打断,从而导致注意力集中度和持久性不足,在进入小学后,造成学习困难和成绩落后。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就要学习关注和漠视的平衡,学会如何对孩子采取适度的漠视!适度漠视是我本人针对现代家庭中的过度关注提出的一个心理干预措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儿子乐山的小故事。

        乐山从小是由姥姥精心看护的。在他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有几天小家伙的情绪变得很是反常,无论大人怎么抱、怎么哄,他都是哭哭闹闹。在检查了小家伙的身体正常之后,我分析他开始有些关注焦虑了。于是,决定对他采取一点漠视调整。我先请心软的姥姥外出回避一下,然后将他放在小摇椅里,陪他呆了一小会儿后,就“急急忙忙”跑开了。乐山很快就不干了,他换着法儿地出声抗议,发现我不理他之后,就索性放声大哭起来。这时,我快速从他面前跑过,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叮叮当当地干起活来,他停下哭闹、大瞪着眼睛,很是好奇地看着我的方向。过了一会儿,我又从他的面前跑到更远的地方,继续敲敲打打,让他知道我很忙!

        此后,他继续哭闹了几次,每次稍微严重的时候,我就会从他面前跑过,有时快速递给他一个玩具,有时和他说几句话,然后继续我的敲敲打打。逐渐地,乐山平静下来,他开始不再叫我,而是玩起了我递给他的小玩具,一直这样呆了将近两个小时。等到回家的姥姥再次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乖极了,一个下午都开开心心地笑着。

        当然,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适度漠视的手段也会发生改变,但是,目的和任务不变——你要用适度漠视教会孩子等待,教会他们安静,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这种适度的漠视会让孩子更好地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换时间、物质和情感。反之,一味地无条件满足和迁就则会让孩子以为一切都是自己主宰,一旦将来走出家门会遇到很多人际互动的困扰和烦恼。

         总而言之,在一个只有关注没有漠视的家庭中,儿童的成长实际处于一种营养严重不均衡的状态,这种现象目前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如果你的孩子正面临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自我中心等问题;那么,朋友,你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该对孩子适度漠视了?当然,这种漠视要以安全和温暖为基础,让孩子在被漠视的同时,感受到你对他深深的爱!